| 關於花木蘭 | 聯絡我們 |
各研究系列皆為套書銷售單本不零售
書名:六朝僧侶詩研究(下)/南朝詩歌與佛教關係之研究(法藏知津‧初編‧第28冊)
作者:羅文玲
提要

六朝僧侶詩研究(下)

本論文題目為「六朝僧侶詩研究」,一共分為八章來討論,筆者試著從中國與印度文化交流史的層面,以及就中國傳統詩歌發展的過程來觀察僧侶詩的特色;再者就東晉以後出現僧侶詩這種現象,從僧侶詩本身的結構與語言特色,並結合文化與藝術層面的探討,藉以忠實的呈現佛教僧侶詩的原始風貌。自兩晉以後一直到南北朝時期,是佛教流傳中國且逐漸中國化的時期,此時在文壇上,佛教的教義與信仰漸漸被文士所接受,文人與僧侶往來的情況非常普遍。論文中討論的是六朝僧侶與文士往來的情況,以及僧侶作詩的情況,同時談到六朝僧侶作家的情形,筆者分成四個斷代-東晉、南朝、北朝以及隋代,以表格方式將各斷代的詩僧及其作品作呈現出來,藉以勾勒出僧詩的全貌。論文中從文學史以及文化交流史的角度,來看兩種異質的文化交流的情況與結果。佛教源自印度,東漢時期自西域傳入中國,隨著外來的僧侶將佛經傳譯的過程,對中國的傳統思想以及文學造成很大的影響。就六朝僧詩而言,其作品中有幾點影響── 1、外來譯語運用 2、詩歌形式上的創新 3、詩歌內容的拓展 4、修辭技巧及表現手法上的創新這些特色與過去傳統詩歌迥然不同,最主要的原因是受到佛典傳譯的影響,當然也和六朝時期佛教的弘傳很普遍有關。

《南朝詩歌與佛教關係之研究》 本論文的研究,分上下兩編。 上編著重於南朝佛經翻譯的概況,以及文人涉入佛理的因緣。這部分的論述依據兩項原則:一是掌握譯經事業的重心問題,並且以重要譯經師為綱;二是時代先後為次序,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佛教史的角度,來探討文人和佛教以及僧侶的情況。 第二章,「南朝文人以及君王與佛教的結緣」。此章主要是敘述南朝的佛教興盛,主要歸於南朝君王不遺餘力地倡佛教,由於這重因素,社會自然也會形成崇佛的風氣,這是南朝佛教隆盛的契機。由於佛教的興盛,文人亦普遍地接受佛法的熏陶。這一時期,文人在研習佛教教義的同時,亦禮佛、講經,並參與佛教的實踐躬行,如是,表現宗教生活及宣說佛理的詩作自然也會增加。 第三章,「兩晉至南朝佛經翻譯概況」。這一部份是以時代先後為骨幹,交織以重要經師,提綱挈領點明重要譯經師的特色及成就,並勾勒出各時代的譯經風貌,藉以呈現兩晉南朝佛典翻譯的概況。 第四章,「佛經弘傳與聲律說」。聲律說的提出,對於中國的韻文,有相當大的影響,尤其對近體格律詩影響更深。更細究之,聲律說的產生,與佛教「梵唄」和「轉讀」,有著密切的關係,此章側重於探討佛教傳入對聲律說的影響。下編的部份共分三章來敘述。 第五章,「南朝詩歌中所見佛典用語」。主要是由丁福保編纂《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以及唐朝道宣編《廣弘明集》中,選錄出與佛理相關的作品,分成二大類。一、僧侶作品:(一)純綷闡述佛理。(二)詠物、詠山水,兼述佛理者。二、文人作品:(一)主題純綷闡述佛理。(二)主題與佛寺、僧人有關,兼論佛理者。把這二大項原則訂出之後,再把相關的作品歸入,並且整理成四個附錄,如是就可以清楚地掌握南朝詩歌和佛教的關係。這是第五章探討的重心。 第六章,「漢魏偈頌與南朝的關係」。此章是以明治三十八年藏經院校訂訓點本的《大藏經》為主,就其中南朝所翻譯佛經的偈頌內容,作概略的歸納,分成說理、告誡、敘事、讚嘆,四部份來說明。並且就佛經偈頌與南朝詩之中的修辭技巧與詩歌用語等,作簡單的比較,藉此可以進一步認識佛教詩歌的關係。 第七章,「結論」。藉由上、下編的論述,我們可以知道,南朝時期,君王不遺餘力提倡佛教,而且佛經翻譯事業也漸漸趨於完備,再加上文人和僧侶往來也相當密切,種種的因素配合之中,表現於詩歌創作的領域,自然會運用佛典與佛經的道理,這無疑是為中國文學注入一股新的生命力,不但豐富了詩歌的用語,也拓展詩歌的表現手法,思想內容上也增添許多題材。研究佛教與中國文學的關係,可以加深我們對中國文化以及歷史發展的瞭解,也可以對歷來中國文學史闕而不論的部分,有所補充,這也是本論文對學術上的些許貢獻。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