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花木蘭 | 聯絡我們 |
各研究系列皆為套書銷售單本不零售
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系列
  詩歌之美,搖蕩人心。登臨天高地迥的詩歌王國,落霞孤鶩的美感雖歷千載,仍向我們召喚。雖然歷史不斷湮滅前塵,漁樵春月不知更迭凡幾,但是,我們還是感動於詩人的招魂,江水滔滔、芳草萋萋、垂柳依依,歷史如流,而詩人清風朗月的形象,仍然在召喚著異時代的文學心靈,展翅飛集於此,而且不斷地在我們心中醱酵著思古悠情,這份綿長曠世的詩情畫意,未曾因此而斷隔,反而因為典籍中的銘刻,喚起悠悠歲月中的記憶,前世今生,與我們照眼而過的是行吟澤畔的三閭大夫、是飄流天地的杜陵布衣、是散髮扁舟的青蓮居士,他們的身影是我們最熟稔的身姿與我們映照輝煌亮燦的詩國之旅。行走在文學的江山河嶽中,歲月的遞嬗僅是場景、人物、舞臺的嬗衍,詩人們的身影永是文化母親河流溫暖的哺育,也呼應著文化母親可親可貴的名字,山崗巖巒、江海河湖、花草蔦蘿、煙嵐晴曛,刻鏤著詩人的靈心銳感,也是我們眼下心中最熟悉的呼喚;所以,閱讀文學心靈,是一種文化積澱的反哺,重新溫一壺今夕何夕的月光酒,不必問我們,是否酩酊於歷史長流中,我們自有不盡詩歌長河可飲;不必問我們,是否醉心於文人的倜儻,我們原即有一盅飲不盡的文學湖海,吞吐於胸襟;一懷明月相照,納不盡日月光華、花朝月夕,因為有詩歌為歷史點燈,歷史更奇麗華美,在翻騰奔躍的文學波濤中,也因為有我們,古典詩歌的研究可以更煌輝亮燦。
刊印《古典詩歌研究彙刊》的目的是將台灣地區學位論文研究成果推向世界的舞臺,因為學位論文是每一位研究者孜孜矻矻勤奮努力的成果,若湮沒不聞,殊為可惜,所以這一套選輯擬將優良的學位論文以彙刊的方式推薦出版,讓這些珍貴的研究成果,可以讓學術界廣為取用,不致於消沈不見。我們在第一輯的《古典詩歌研究彙刊》當中,選了十五種碩博士論文,選輯的內容包含廣義之詩歌,含詩、詞、辭賦等,頗獲學界好評,據此,我們努力再選編第二輯,期能將更多優良的古典詩歌研究成果豐碩地推薦給讀者,增進學界研究的能量,避免資源浪費。
在第二輯當中,選收十七種學位論文,我們可從幾個面向來考察,一、從歷時性而言,內容包含六朝、唐、宋、元、明、清之詩文辭賦之研究,是個時代跨度非常大的選輯;二、從研究議題觀之,內容多元豐富,有宏觀古典詩歌時空設計之研究,有批評典範之建樹,有專題之飲酒詩及樂園意識研究,最可貴者有畫論詩化之研究,將面向跨向其他媒材;而在體製形式上的研究則有用典之研究。三、從專家詩研究觀之,有單一詩家之研究,亦有詩人比較研究,展現豐富多元的樣貌;四、從詩歌流派觀之,有性靈派、明七子復古派之研究,而全真道士詞之研究亦開啟一個新的研究場域。整體而言,從第二輯《古典詩歌研究彙刊》這個縱軸可窺探台灣詩學研究之廣度、博度與深度,是一套值得推薦的選輯。
詩歌的時間與空間設計,一直是研究詩歌重要的課題,仇小屏《古典詩詞時空設計之研究》乞靈於黃永武及陳清俊,繼續發皇,從詩與詞二種文體著手,論述古典詩詞時空結合的設計,有主、客之時空交錯、融合及並置三種設計,呈示多元之美,並揭示中國古典詩詞時空設計的美感效果,有延展與截斷、秩序與變化、對比與調合及所傳達的張力諸項之交錯融合,使中國詩歌因時空之多元設計而展示幽深情意。
形式研究,除時空設計之外,用典之研究亦是詩歌不可或缺的一環,用典有其正面意義,可表現作者才學,提高藝術感染力與美感作用,若運用不當則成掉書袋,或晦澀不易解讀,形成阻隔文意的現象。高莉芬《元嘉詩人用典研究》取材自元嘉詩人當中的顏延之、謝靈運、鮑照三家詩歌開展用典研究,採用語言學、修辭學之視角探賾南朝詩歌元嘉時期之顏延之、謝靈運、鮑照三家詩歌用典的特徵,揭示元嘉詩人用典之成就,在成辭之剪裁、古人古事之運用、語言之鍛鍊有具體貢獻,使中國詩歌走向意象密集、語言精煉之發展過程。
中國藝術演變的規律大抵有詩歌化的傾向,最典型詩化現象的媒材以畫論為顯著。中國畫論在北宋之前不脫寫實,北宋以後詩歌之創作觀及審美經驗進入繪畫理論系統中,迄晚明董其昌才確立畫論詩化體系,林素玟《晚明畫論詩化之研究》即在考察宋元以來詩畫同源之意識及畫論南北分宗以追溯晚明畫論詩化之理論基礎;並從分宗說背後立場,繪畫演變規律,言、意、象之辨,來反思畫論詩化之歷史困境。
詩家之研究,有典範研究、比較研究、個別詩人之研究。典範研究有廖啟宏《李杜論題批評典範之研究》,主要揭示李白、杜甫二人在古典詩藝上的成就是一組重要的「典範」,並從「人格風格詮釋典範」、「語言風格詮釋典範」二個範疇映顯不同的批評思維,再從「李杜論題」之「優劣論」、「學習論」二個趨向來論述,冀能從李杜典範提出「比較研究」的操作示例。
比較研究有朱雅琪《大小謝詩之比較》,從家族興衰觀點配合謝靈運、謝朓之生平、性情來審視二謝詩歌中的情思,再從詩歌內容之同異、詩歌之用典、聲律、對偶等特殊技巧,彰顯二人之詩歌特色,揭示二人在山水詩之成就。
專家研究有施寬文《孟郊奇險詩風研究》,由孟郊之人格風格與語言風格分析韓愈對孟郊詩歌之推尊,再論孟郊形成奇險詩風的大時代背景,繼論孟郊仕隱矛盾及何以走向奇險詩風的緣由,並比較孟郊與其他奇險詩人之異同,以確立孟郊在奇險詩風中的地位與意義。劉曼麗《東坡詞的風格與技巧研究》,從蘇軾之文學理論、詞境內容、寫作技巧分析蘇軾詞之成就與貢獻,主要可用「改革與創新」一語概括之,在擴大詞的內容、提高詞格、創新技巧等表現上皆開前代所未有,在中國詞壇上具有不可磨滅之地位。學者多關注蘇軾之文、詩、詞等文類,對於蘇軾之辭賦,研究者較少,廖志超《蘇軾辭賦理論及其創作之研究》能另闢谿徑,開啟新風,以蘇軾之辭賦為研究對象,殊為可貴,該論文以綜理東坡辭賦理論,分析其作品內容與形式,闡發其特色與價值影響為主,揭示蘇軾辭賦理論及創作之成果與價值。
北宋曾鞏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後人對其評價,至明清二代有越來越高之趨勢,然而著手於曾鞏之研究偏少,魏王妙櫻《曾鞏文學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有其研究之特殊意義,分從曾鞏題材特色與寫作藝術特點論述,並指出曾鞏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之主張,提出:提倡正統儒家文學觀、聖人之道為評文標準、重經術而不排斥辭章、道不可變而行文之法可變四點重要的文學理論。
張耒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林美君《張耒及其詩文研究》旨在論述張耒之生平、作品傳本、詩文造詣,並梳理其詩文集傳本之流傳情形,再就詩文論其特色與成就,最後歸結其文學地位與價值。晚清大儒王闓運,號湘綺,吳明德有《王闓運及其詩研究》之研究,旨在探論其人及其詩二大重點,揭示其生平交遊與所處時代背景環境,以知其創作源由,並嘗試將作品繫年,進而論述其詩論及詩歌創作的風格特色,最後歸結王闓運為晚清詩壇之大家,不容忽視。
以主題為研究範疇者有李正治《六朝詠懷組詩研究》,主要探論六朝時期詠懷之組詩為主,有別於專家、文學類型、形式研究為主之研究方向,並將六朝詠懷類型分為:雜詩、詠懷、詠史、遊仙、擬古五類,深究六朝於綺靡文風之外,能獨出機杼產生豐富詠懷詩之原因,進而探論其涵蘊的心靈世界,及表現方式與藝術風格,以助深層了解詠懷組詩之影響及評價。林淑桂《唐代飲酒詩研究》,以探討唐代飲酒詩在內涵與形式上所呈現的特色為主,內涵部份揭示唐代飲酒詩七種類型,再從官能感受、寫作技巧論其特色,最後歸結唐代飲酒詩之特徵。
歐麗娟《唐詩中的樂園意識》,內容以闡釋唐詩中所開展的樂園追求為宗旨,論述樂園意識之內涵及其變化,抉發出唐代詩史中樂園意識轉變之關鍵乃大唐由盛而衰之階段的杜甫,肯定安史之亂促使唐人樂園意識發生質變之時代因素。
以群體研究或流派為主者有陳宏銘《金元全真道士詞研究》,全文以金元時期全真教道士詞家二十七人,詞作2723首為研究素材,分從形式與內容論述全真道士詞作之特色與價值。明代文壇有復古與創新之分,復古以七子派為主流,龔顯宗《明七子派詩文及其論評之研究》揭示復古派始於李、何、徐、邊諸人,倡「秦漢」、「盛唐」之說,聳人耳目,影響及清代格調說,可謂源遠流長,進而探究七子派詩文理論之產生背景、溯其淵源、較其異同,最後評論其詩文與理論之優劣。與復古派相反對立的是性靈派,王頌梅《明代性靈說研究》,以文學專題史之概念對明代性靈說背景、成因、沿革、消長及得失作整體論述,分從「背景篇」論性靈派為反對格調派而生之理論背景;「理論篇」從時代、作者、性質等面向探討性靈派由簡而繁的發展軌跡,在哲學思想與文學理論之間比較王學與性靈、程朱與格調聲氣相通、合拍現象,以建構明代性靈派之理論核心與議題。藉由相反相成的復古派與性靈派的研究,可窺見二派理論之異同。
在中國豐富的文學花園當中,詩歌一直是奇花異葩綻放的繁華盛景,而詩學研究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台灣地區,古典詩歌豐碩的研究成果值得向讀者推薦,第二輯彙刊所選之論文,整體研究面向,不僅觸及時空結構之美感設計,形式用典審美經驗的考察,同時對於歷代詩家之關注,不遺餘力,而議題之開發,亦是學界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樂園意識、飲酒詩、畫論詩化、詠懷組詩、批評典範之建樹等等,繁盛而多元,再加上流派之研究補足文學史上疏略少論的課題,亦是值得肯定與嘉許的。
站在詩歌的脈流中,我們欣見古典詩歌研究之精純可貴、豐富多姿,每一個可貴的研究者與詩人對話時,其靈心慧感,便是中國文化可以源遠流長,不曾斷流的緣故之一。我們很樂意將這些研究成果推薦給讀者,希望後繼的研究者,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開拓更高、更深、更廣的視野,提昇研究的能力與潛力,同時也可以在歷史流變中,留下我們的印記,不負歷史賦予的時代使命。